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
取消报到证,就业创业更便利
1670694641626877954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日期:2023-06-19

原标题:取消报到证,就业创业更便利

档案传递、关系转移、报到入职、办理落户……在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走进职场、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就业报到证曾具有较高的“出场率”。如今,就业报到证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日,中组部、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就业报到证曾是高校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重要凭证。曾经,就业报到证可以说是人生中一张信息量大、重要性强的“车票”。报到证上,详细记录了高校毕业生的姓名、性别、毕业时间等个人信息,高校毕业生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一目了然;清晰登记了报到时间、地点和部门等信息,档案转去哪儿、存到哪儿一清二楚。此外,就业报到证也是职业生涯开始的“零公里里程碑”,职称评审、工龄认定、社保办理等依据的起点都是用人单位收到就业报到证。一纸就业报到证,既有效指引了高校毕业生报到入职,也有力支持了档案的流动与管理。

取消就业报到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就业报到证的前身,是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派遣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由“统包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的历史进程中,派遣证被就业报到证取代。如今,就业市场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人才流动性更强,高校毕业生跨地域流动、跨专业就业更为普遍。取消就业报到证,正是顺应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取消就业报到证,与其实际使用范围不断缩小有关。近年来,很多用人单位已经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必需材料。随着就业方式日益丰富多元、灵活多样,进入中小微企业就业、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从事新业态的人也不在少数,就业报到证的使用率不断下降。取消就业报到证可有力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动能,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取消就业报到证,是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减负的有力举措。就业报到证存在丢失的可能性,对就业时效也有一定限制,给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带来诸多不便。一旦高校毕业生丢失就业报到证,需重新补办,会耗费时间,可能延缓就业。如果高校毕业生未在有效期内报到,可能因超过规定择业期而不能入职,也可能因证件丢失而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取消一道手续、节省几日时间,优化报到流程、提高便民水平,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减负,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升求职就业效率。

做好相关功能的衔接,保证办理入职手续、计算工作时间等就业报到证承载的功能不缺位,才能给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带来便利。一方面,《通知》对相关功能衔接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立高校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作为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用人单位可凭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学历证书或其他双方约定材料,办理报到入职手续;在办理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业务时,可通过查看学历证书等或在毕业登记去向系统查询相应信息。一方面,相关部门将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认真梳理调整原涉及就业报到证的办事规则流程并及时公告,引导高校毕业生做好档案转递等工作。

积极开展与取消就业报到证有关的政策说明、解读,做好衔接,让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清楚档案怎么管、手续怎么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会更顺畅、更便利。(刘沐禛)

Baidu
map